2021年諾貝爾獎即將揭曉,這個看上去“其貌不揚”的日本人會得獎嗎?
每一年諾貝爾獎項的公布都會引發全世界的關注,而今年也不例外!

從今天開始到10月10號之間,諾貝爾各個獎項將會被陸續揭曉。其中,這個日本人的呼聲正在不斷升高。

他就是諾貝爾化學獎有力候補之一的日本研究者宮坂力特聘教授,因為他的發明“用鈣鈦礦材料實現高效能量轉換”或將改變未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近來,隨著煤炭緊缺,煤價上漲,導致中國限電一事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正常來說發電一般是利用發電動力裝置將水能、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熱能、核能以及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轉換為電能。
直到20世紀末,我們發電也多采用化石燃料,不過隨著化石燃料的日漸枯竭,資源減少,我們必須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發電。

而宮坂力教授發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能會讓未來的再生能源發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超輕量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一旦普及的話,無論是在我們外出的時候,還是當碰到災害的時候,“它”都會發揮很大的作用,甚至“它”的出現,未來可能會讓整個城市都變成一個巨大的發電所......實際上這樣的行動已經在波蘭率先展開了。

近日,波蘭一家企業已經率先開始銷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從外表看起來,它就像是一張薄薄的膠片,這項技術可以讓地球變成更易生活的場所。這宮坂教授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甚至可以說他改變了太陽能發電的歷史。鈣鈦礦有望快速應用于類BAPV市場。
中國企業大正微納,經過十多年的技術累計及5年產業化準備,即將于2022年春進行首批柔性鈣鈦礦產品銷售。
說的這么夸張,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到底是什么呢?
鏡頭中,宮坂教授手中類似“膠片”的東西就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它可以隨意彎曲,變換形態,而且厚度就只有0.13毫米。
不過,令人震驚的還不止于此,這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不光是在大晴天,哪怕在陰天,下雨天也可以僅靠微弱的光亮進行發電。

為了向記者展示,宮坂教授選擇在陰天的室外進行試驗,只見一塊非常小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就可以輕易帶動塑料螺旋槳的高速轉動。

甚至在室內的日光燈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同樣能繼續發電,使螺旋槳繼續轉動!到目前為止的太陽能發電,一般是設置在房頂的上面,或是在平地鋪設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這對于平地非常少的日本來說,大規模太陽能發電所的設置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不過,隨著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開發和應用,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因為它可以應用在各種各樣的地方,再加上本身是半透明的,甚至可以設置在建筑物的墻上或是玻璃上。

也可以設置在屋內的許多場所,例如:桌子,椅子,以及到目前為止大家想都沒有想過的地方。

另外,因為便于攜帶,甚至還可以縫在衣服上,作為特殊電源所使用。
最重要的是,通過大量生產,它的成本還能控制在現在太陽能發電板的一半以下,成為未來最便宜的再生能源之一。

近些年,因為環境的惡化,氣候的變化,世界各地災害頻現,各個國家也迫切的想要向脫碳社會轉型,這也讓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技術的開發變得十分激烈,因為無論哪個國家只要能率先研發出壽命長又效率高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便可能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領域贏得優勢。
全球的許多科學家也正在研究鈣鈦礦太陽能,在中國至少有 10,000 名專門研究鈣鈦礦電池的人員。

而作為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領軍企業大正微納,連續多年刷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世界記錄,2022年春將開始正式銷售產品,預計首批產品將應用于類BAPV市場,物聯網及5G通訊行業。

相關新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太陽能電池,包括鈣鈦礦結構化合物,最常見的是基于混合有機-無機鉛或錫鹵化物的材料,作為集光活性層。 鈣鈦礦材料(例如甲基銨鹵化鉛)生產成本低廉且制造相對簡單。 鈣鈦礦具有吸收光譜寬、電荷分離快、電子和空穴傳輸距離長、載流子分離壽命長等固有特性,使其成為非常有前景的固態太陽能電池材料。
鈣鈦礦是由鈦酸鈣(化學式CaTiO)組成的鈣鈦氧化物礦物。鈣鈦礦具有近立方結構,通式為ABO3。通常鈣鈦礦化合物具有化學式 ABX3,其中“A”和“B”代表陽離子,X 是與兩者結合的陰離子。 大量不同的元素可以結合在一起形成鈣鈦礦結構。 利用這種成分的靈活性,科學家們可以設計出具有多種物理、光學和電學特性的鈣鈦礦晶體。 如今,鈣鈦礦晶體已在超聲波機器、存儲芯片以及現在的太陽能電池中發現。
大正(江蘇)微納科技有限公司
DaZheng (Jiangsu)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Ltd
電話:0511-85288876
郵箱:info@dazhengtop.com
官網:www.jssxsj.com
地址:江蘇省鎮江市高新區戴家門路298號半導體產業園1號樓